— 原创 —
导读:eHR绩效软件,本质上来说,是帮助企业算清楚工资中的绩效奖金部分,并且能够完成员工升职和涨薪的各个周期考核。
绩效制度的设计和规划
往大说,企业大了,管理层自己都搞不清楚,那么得是一个咨询项目,必须高薪聘请外部顾问来梳理,经历一番唇枪舌战,变成可以推进的规则。
往小说,无非是几十张考核表,几百上千条考核指标,管理层很清楚考核过程,已经自行整理过,或是运营过程中早有积累,只是尚未电子化而已。
在现阶段,软件还没有智能到可以取代人的思考过程,它做不到你说一句话,然后就能自动输出结果,直接告诉你哪条路是最短捷径。
必须先有制度,再有规则,然后把规则梳理清楚,变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程序,一条条添加进去,让软件帮你求精思路,最终输出结果。
所以说eHR软件只是一种工具,你需求不明确,它不知道要做什么。你需求明确,它才能针对人工操作中的难点,逐条解决问题,直到顺利跑通全程。
没有软件能天生想你所想,软件的背后是人的聪明才智!而这个实现过程不会一帆风顺,定制和开发往往必不可少。
软件能帮忙做什么?
无非是事务性工作和数据分析工作!设计和决断是人的工作,所谓计算机有预测未来的智能,往往事后都被证伪,其实是事倍功半。
事务性工作
比如发绩效奖金、收集KPI数据、打分考核,等等。软件需要做到的,就是尽量自动化流程,让数据自行流动起来,而不是处处需要人的干预。
发绩效奖金:
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任务,尤其对于制造业来说,比如员工的工资直接和绩效挂钩,每个月必须顺利完成任务,才能拿到绩效奖金,具备升职潜力的优秀人才,
基本也会从绩效合格的劳动者中间进行选拔。同样的,如果连续几个月评定末档绩效不达标,员工很可能面临换岗、降级或是被淘汰的命运。所有这些数据,
都通过公司人员组织结构,和eHR系统紧密耦合。
收集KPI数据:
绩效数据来源可以有很多,比如通过ERP自动采集,excel人工收集,非量化指标可能必须由班组长打分。准确、及时的把数据采集进eHR系统,就是一个跨部门协作的问题。
如果所有数据必须通过人工收集,中途就有伪造和差错的风险,也会给审计造成一定困扰。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,让数据自动流动起来,才是最优策略。
打分考核:
当一份考核表,需要本人和领导共同来打分,或是某些360度定性指标,需要很多人来参与打分的时候,就会面临许多问题,比如权重的计算,比如打分过程是否透明,
有无适时的任务提醒操作,等等。优秀的eHR软件,往往能够做到更多流程的自动化,让软件来帮助实现跨部门多职位的协同工作。
数据分析工作
考核完毕后,HR拿到了大量的考核数据,需要判断哪些数据可以公开,哪些数据需要保密。另外还要进行各种数据分析,为未来进一步完善考核做参考。
比如OKR强调目标数据公开,如果考核过程可以是白盒,用户不仅仅得到结果,还可以看到具体的过程。而HR则可以查看到所有的考核数据流,
那么究竟哪些数据该对员工隐藏,哪些数据需要公开,或者公开只是在某个时间阶段,而并非全程公开,都需要HR有办法进行自主选择。
而常规的KPI考核则倾向于只给到结果,有些时候,我们确实需要闭卷考!那么有无可能让整个考核过程变成【全黑盒绩效考核】呢?可以进行预演和排练,
一旦盒子封闭,考核流程就自动开始运行,甚至连HR都无法打开黑盒去偷偷看一眼数据。规则完全公开,打分完全黑盒,类似选举,在开箱的前一刻,
没人知道最终得分会是怎样。
最后则是关于人才的画像。我们需要知道某个人是否真正适合某种岗位,通过360度打分,可能已经从不同维度,收获了一堆人对他的各种评价指标以及分值。
能否根据某些设定的规则和常识,来判断出这人究竟是胜任还是不胜任,是该加薪还是该升职呢?这同样需要输入规则,而这些规则来自于实践和经验,
往往需要软件厂商和终端用户的共同努力来实现。
—END—
了解更多,可关注365云人事